• 編者按: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員沈桂萍在《中國宗教》發表署名文章,題為尊重群眾宗教信仰 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全文內容如下:在
                    • 伊斯蘭教的經學思想在其傳入中國之后,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唐宋時期,伊斯蘭教在中華大地的傳播屬于外來宗教的傳播,“番學”的經學教育方式并未產生出中國伊斯蘭教經學思想。明代以前的經學是如何傳承無從查考。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和現實存在的狀況可以進行推斷,明嘉靖時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國已經存在一種伊斯蘭教經學教育的方式,或許是在清真寺里,或許是在各自家里舉辦。這種教育模式雖不能等同于胡登洲所創的經堂教育,但它為胡登洲創立經堂教育打下了基礎,使得伊斯蘭教在民間以一種適合于中國文化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并且產生了傳承這種信仰體系的經學世家與經師。這一時期,因沒有統一的經學教育體系,中國化的伊斯蘭教經學思想體系尚未形成。
                    • 清高的真主在尊貴的《古蘭經》中說: “你們當全體堅持真主的繩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穆圣也曾教導過我們:“穆民之于穆民,猶如結構堅固的建筑,彼此相聯,穆圣在說這句話時將十指交叉緊握”?!静脊锸ビ柤磕率ビ眠@一簡單的動作為我們傳達了伊斯蘭教最基本的宗旨——團結。
                    • 一說到齋戒,穆斯林自然會想到一年一度的賴買丹月。其實,齋戒是一項跨越地域和民族、貫穿古今和中外的重要事項,是一種有著不同表現形式的文化現象。以我國為例,古人在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會沐浴更衣,并行以齋戒(禁酒止葷,戒欲少樂),以示虔誠恭敬。一如《禮記·祭統》所載:“是故,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則不齋?!?/div>
                    • 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共同體在伊斯蘭教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10個民族,即: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等6個現主要生活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民族;回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4個主要生活在中國內地的民族。
                    • 對于一些懷著現代西方偏見看待伊斯蘭文明的人來說,更愿意枉顧虛化伊斯蘭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將他們描述為一個生活在沙漠中的游牧戰士和虔誠的宗教主義者。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就是生活在城市中并依靠經商取得成功的人。他在長期接觸外來文明過程中不斷總結吸納。后來在真主感召下的穆斯林們也極善于向其他文明學習。穆斯林社會人們普遍具有識文斷字的能力。結合資料,學者們大致認為在1000年前后,大約20%的穆斯林男性識字,并很多人以教育為階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基督教世界的歐洲,識字率大約5%左右,最多不超過8%。
                    •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引導和支持我國宗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 儒家文化是古代東方文明的巨大成果,儒家人生價值觀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漢代以來儒學被定于一尊,儒家學說,特別是其人生價值觀成為占支配地位的統治思想,從而影響著中國古代精神文明的形式和內容,對于鑄造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起過非常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伊斯蘭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并加以比較,無疑是有意義的。
                    • 進入21世紀以來,伊斯蘭成了國際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常用詞,其在傳媒上出現頻率之多、受人重視程度之高實屬罕見。究其原因,一是伊斯蘭教發
                    • 對家屋的研究,屬于人類學對物的研究的一部分。文章通過對云南德欽“藏回”結合式家庭的家屋進行分析,指出“藏回”是一個含括的概念,其家屋也具有含括性,是一種“同在屋檐下”的存在狀態。在微觀上分析民族關系,我們看到了局部的“特性”,也要看到整體的“復合性”,并印證精神層面也是整體優先于局部。由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構建和諧家庭,推演構建其樂融融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是“藏回”研究的未來方向。
                    麻豆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